行乐梦西州”之句。屡言“吴樯”,无非指归吴的船只。担忧前程的遥远,寄归梦于吴樯,也无非是表达归吴急切的心情,希望船行顺利、迅速而已。妙在“寄梦”一事,措语新奇,富有想象力,有如
明月”。“想见芳洲初系缆,斜阳,烟树参差认武昌。”“想见”,是临近武昌时的设想。
武昌有江
山草树之胜,
崔颢《
黄鹤楼》诗,有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”之句。作者设想在傍晚
夕阳中船抵武昌,系缆于洲边上,必然能看见山上山下,
一片烟树参差起伏的胜景时的情景。单单一个“认”字,便见是归途重游,已有前游印象,可以对照辨认。这三句,
写景既美,又切武昌情况;用笔贴实凝炼,而又灵活有情韵。
下片
抒情。“愁鬓点新霜,曾是朝衣染御香。”上句自叹年老,是年五十四岁;下句追思曾为朝官,离开朝廷已经很久。这次东归,是奉孝宗的召命,念旧思今,一样是前程难卜,
感情复杂,滋味当然不会好受。“朝衣”事,是从
贾至《
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》“剑佩声随玉墀步,衣冠身惹御炉香”、
岑参《
寄左省杜拾遗》“晓随天仗入,暮惹御香归”中演化而出。
下面三句,与上片结尾相同,也是运用了设想的手法。
作
客思乡,本是诗人描写晋王赞诗:“人情怀旧乡,客鸟思故林。”唐
李商隐诗:“人生岂得长无谓,
怀古思乡共白头。”陆游在蜀,也有思乡之句,如“久客
天涯忆故园”、“故山空有梦魂归”等。这时作者在还乡途中,忽然想起:“
重到故乡交旧少,凄凉,却恐他乡胜故乡”。意境新奇。这个意境,似源于
杜甫《得舍弟消息》诗:“乱后谁归得?他乡胜故乡。”但杜甫说的是故乡遭乱,欲归不得,不如在他乡暂且安身,是对过去之事的比较;陆游说的是久别回乡,交旧多死亡离散的变化,怕比客居他乡所引起的
寂寞与
伤感更大,是对未来之事的顾虑。语句相同,旨趣不同,着了“却恐”二字,更觉得这不是简单的沿袭。
这未必就等于
黄庭坚所说的“脱胎换骨”,而更可能是对各自生活感受的不谋而合。这种想归怕归的心情,内心是矛盾的,所以陆游到家之后,有时有“孤鹤归飞,再过辽天,换尽旧人”、“又岂料如今余此身”(《
沁园春》)之叹;有时又有“营营端为谁”、“不归真个痴”之喜。
这首词,精炼贴实之中,情景交至,设想新奇,虽词较短,但富有很深的意味。
创作背景 此词,夏承焘《放翁词编年笺注》据陆游《诗稿》卷十《头陀寺观王简柄碑
有感》诗自注“庚寅过武昌”,定为宋孝宗淳熙五年(1178)由四川东归
江行途中作。时陆游五十四岁。他四十六岁入川,在蜀诗篇流传都下,孝宗念其久处于外,召东归。在蜀九年间,时常怀念故乡,渴望回归;而今获召东归,却又生出
许多愁绪。九年光阴流逝,人已步入老境,朝中情况怎样,故乡旧友还剩下谁,常在念中;在它乡多年,一旦离去,也有些依依不舍。盼回乡,怕回乡,这种复杂的感情交织在词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