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乡之情。晋
陆机《思亲赋》:“指南云以寄款,望归
风而效诚。”
⑹复无:一作“无复”。
⑺梦魂:古人认为人做梦时,是离开肉体的魂魄在活动。唐
刘希夷《巫
山怀古》诗:“颓想卧瑶席,梦魂何翩翩。”散:一作“断”。
⑻眼中人:指旧相识或想念的人。南朝梁
何逊《霖
雨不晴怀郡中游聚》诗:“不见眼中人,空想
南山寺。”
⑼音信:音讯;信息。《宋书·
范晔传》:“吾虽幽逼日苦,命在漏刻,义慨之士,时有音信。”
创作背景 大堤,在襄阳城外,周围四十余里。隋唐时,大堤一带商业繁荣,人口众多。梁简文帝作雍州十曲,内有《大堤》《
南湖》《北渚》等曲,其源盖本于此。
李白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年(732),当时李白曾一度离开安陆(今属湖北)北游襄阳(今属湖北)。这首诗当作于李白游襄阳之时,是怀人之作。
赏析 此诗开篇即写大堤。大堤东临
汉江,春来堤上百花盛开,堤下绿
水溶溶。一个“暖”字复盖着江水、江花和岸上的千家万户,自然这其中也有遍历名山大川远道而来的李白。这里,“江城回绿水,花月使人迷”(李白《
襄阳曲四首》其一);“水绿沙如
雪”(其三)。触处生春,不禁撩动人的多感心怀。所以这个“暖”字又有很重的
感情分量。于是自然地转入下面的
抒情:“
佳期大堤下,
泪向南云满。”旧时以“佳期”指男女的约会。《
九歌·湘夫人》:“登白薠兮骋望,与佳期兮夕张。”王逸注:“佳,谓湘夫人也。”约而不得见,因此“泪向南云满。”晋·陆机《思亲赋》云:“指南云以寄钦,望归风而效诚。”陈·
江总《于长安归还扬州,九月
九日行薇山亭赋韵》云:“
心逐南云逝,
形随北雁来。”陆云《九愍》:“眷南云以兴悲,蒙东雨而涕零。”南云、归风、东雨,本是寄兴之作,后人引申为思亲和怀念家乡之词。这里似用前人诗意。不过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。此诗与李白《
寄远十二首》其五诗只前三句文字不同,该诗云:“远忆巫山阳,花明绿江暖。踌躇未得往,泪向南云满,春风复无情,吹我梦魂断。不见眼中人,天长音信断。”写所思之人在巫山,巫山在襄阳南,故云“南云”。李白两次漫游都到过湖北,这位念远之人,可能就是他自己。但也不妨看作是泛指。旧时襄阳,不仅为商业重镇,且为南北交通要衢,往来伫足人多,送往迎来的人也多。
李贺《大堤曲》便说:“莲风起,江畔春,大堤上,留北人。”“莫指襄阳道,绿浦归帆少。”那么,
思乡念远的实不止李白一人。
望南云,热泪盈睫,“佳期”既误,结果只
有寄情于梦。可是“春风复无情,吹我梦魂断。”从
岑参的“枕上片时
春梦中,行尽
江南数千里”(《春梦》)的希望终于得在梦中实现的欣然快意,到
张仲素的“
袅袅城边柳,青青
陌上桑。
提笼忘采叶,
昨夜梦渔阳”(《
春闺思》)的梦后仍未能忘情,梦中相会,确实给了人们无限安慰。如今却是由于春风无情,吹破幽梦,使人不能长在梦中相会。古乐府《
子夜春歌》:“春风复多情,吹我罗裳开”。与此两句含意相反,而遣词造语上却不无影响。“散”一作“断”。断,截断,折断。
杜甫《
哀王孙》:“金鞭折断九马死。”给人一种戛然而止的意象。散,表示逐渐散开,逐渐远去。“吹”而“散”,则梦在脑海中是一点一点淡化,最后无影无踪了。“梦”之于人,事实也是这样。“
春风不相识,
何事入罗帏?”(李白《
春思》)微露谴责意。这里说“春风复无情”,“复”者,又也。“无情”,已令人难堪,何况其“复”!表面上不见怨意,实际怨怀尤深。这个“复”字上与“泪向”紧相呼应,下启结束二句:“不见眼中人,天长音信断。”“眼中人”指所思者。佳期误,梦魂散,音信断。这一连串的打击,岂不令人黯然神伤!这种境况,在不少诗人笔下是会写得“
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”的。但李白表现得“雍容和缓”(
朱熹语),神清骨秀,正是“幽秀绝远俗艳”(《唐宋诗醇》)的。
这首小诗意似直述,笔实曲折:先地点,后时令,从一个“暖”字中暗传出春来人的感情的跃动。接下六句,情思绵绵,直至尾句。“佳期”二句,似见离乡远别的客子伫立大堤上,目送南天云彩,魂为之销。“春风”二句折回,此情此景,似是“昨夜夜半,枕上分明梦见”,那也许是“语多时,依旧
桃花面,
频低柳叶眉”(
韦庄)吧?诗人没有说,妙在可引起读者种种揣想。意味隽永。最后结以“天长音信断”,更觉余味无穷。楚天辽阔,百花竞放,百鸟争喧,雁鸣晴空,人却是别一番心情。此刻,“断”者,音信也;而情,不仅未断,却更绵邈无尽了。天才纵逸的李白,即使从这首短章中,也可看出它的情深意远,婉转流丽,完全超脱六朝乐府的“轨辙”,而使“古今诗格于是一大变”(胡应麟《诗薮》外编)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