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信搜索dzsbwz(点击复制)关注公众号可快速找课本
我的书架
电子课本
城市列表
古诗大全
诗句大全
四季的诗句
写物的诗句
抒情的诗句
写景的诗句
节日的诗句
人生的诗句
天气的诗句
写人的诗句
生活的诗句
人教版
苏教版
北师大版
沪教版
鲁教版
冀教版
浙教版
部编版
沪科版
译林版
青岛版
仁爱版
电子课本网
>
诗句大全
>
抒情
>
离别
>
当时轻别意中人,山长水远知何处。
当时轻别意中人,山长水远知何处。
------该诗句摘自宋代诗人
晏殊
的《
踏莎行·碧海无波
》
碧海无波,瑶台有路。思量便合双飞去。
当时轻别意中人,山长水远知何处。
绮席凝尘,香闺掩雾。红笺小字凭谁附。高楼目尽欲黄昏,梧桐叶上萧萧雨。
赏析
晏殊
整整做了五十年的高官。他赋性“刚峻”(《五朝名臣言行录》),处事谨慎,没有流传什么
风
流艳事。他自奉俭约,但家中仍然蓄养歌妓,留客宴饮,常“以歌乐相佐”(《避暑录话》)。他喜欢纳什么歌妓、姬妾,是容易做到的。照理,他生平不会在男女
爱情
上产生多少离愁别恨,但他词中写离愁别恨的却颇多。这可能和当时写词的风气有关:酒筵歌席上信手挥写,以付歌妓、艺人歌唱,内容不脱晚唐、五代以来的“艳科”传统;也可能和文学创作的特点有关:它可以描写人们的普遍
感情
,不限于作者的自我写照。但晏殊写的这类词,也不像完全脱离自身生活的客观描写,这首《
踏莎行
》小令,就是这样的一首词。
此词写别情。上片起首三句:“碧海无波,瑶台有路,思量便合双飞去。”《楚辞·
离骚
》有瑶台这个词,但可能从《
穆天子传
》写西王母所居的
瑶池
移借过来,指陆上仙境。说要往海上仙山,没有波涛的险阻,要往瑶台仙境,也有路可通,原来可以双飞同去,但当时却没有这样做;此时“思量”起来,感到“不合”,有些后悔。接着两句:“
当时轻别意中人
,
山长水远知何处
?”是说放弃双飞机会,让“意中人”轻易离开,此时后悔莫及,可就是“山长水远”,不知她投身何处了。“轻别”一事,是产生词中愁恨的特殊原因,是感情的症结所在。一时的轻别,造成长期的
思念
,“山长”句就写这种思念。它和作者的《
蝶恋花·槛菊愁烟兰泣露
》词中的“
山长水阔知何处
”,同一意境。
下片,“
绮席凝尘
,
香闺掩雾
”,写“意中人”去后,尘凝雾掩,遗迹凄清,且非一日之故。“红笺小字凭谁附”,音讯难通,和《
蝶恋花
·
槛菊愁烟兰泣露
》的“
欲寄彩笺兼尺素
”而未能的意思相同。“
高楼目尽欲黄昏
”,既然人已远去,又音讯难通,那么登高遥望,也就是一种痴望。词中不直说什么情深、念深,只通过这种行动来表现,显得婉转含蓄。最后接以“
梧桐叶上
萧萧雨”一句,直
写景
物,实际上景中有情,意味深长。比较起来,
温庭筠
《
更漏子·玉炉香
》的“
梧桐树
,
三更雨
,
不道离情正苦
。一叶叶,一声声,
空阶滴到明
”,
李清照
《
声声慢·寻寻觅觅
》的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”,虽然妙极,还是失之显露;而作者的《
采桑子·时光只解催人老
》词中的“好梦频惊,何处高楼雁一声”,另一首《
踏莎行·小径红稀
》的“
一场愁梦酒醒时
,斜阳却照深
深院
”,结笔的妙处正相同,都是以景结情。
这首词写离愁别恨,侧重“轻别”,有其“个性”;它从内心的懊悔和近痴的行动来表现深情,婉转含蓄,不脱晏殊词的特点;而结笔为最妙,蕴藉而韵高,尤堪玩赏。
关于离别的诗句
1、
“分明小像沉香缕,一片伤心欲画难。”
…………纳兰性德《于中好·握手西风泪不干》
2、
“新啼痕压旧啼痕,断肠人忆断肠人。”
…………王实甫《十二月过尧民歌·别情》
3、
“谁向孤舟怜逐客?白云相送大江西。”
…………李攀龙《送明卿之江西》
4、
“今春香肌瘦几分?缕带宽三寸。”
…………王实甫《十二月过尧民歌·别情》
5、
“何处可为别,长安青绮门。”
…………李白《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》
6、
“长因送人处,忆得别家时。”
…………张籍《蓟北旅思 / 送远人》
7、
“去年离别雁初归,今夜裁缝萤已飞。”
…………张纮《闺怨 / 怨诗》
8、
“木落山空天远大,送飞鸿、北去伤怀久。”
…………戴复古《贺新郎·寄丰真州》
9、
“千娇面、盈盈伫立,无言有泪,断肠争忍回顾。”
…………柳永《采莲令·月华收》
10、
“话别情多声欲战,玉著痕留红粉面。”
…………顾敻《玉楼春·拂水双飞来去燕》
您可能还感兴趣的电子课本
高三数学上册
高一数学上册
高二数学必修4(B版)
高一物理必修2
高二数学必修3(B版)
高二语文外国小说欣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