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玉案》)的憾恨了。这种惊心动魄的春景,暗示了作者“客窗清明”的悲愁心情。
守着窗儿,一无出户
赏春的情绪,这就为以下客况的种种回忆留出了地步。诗人以一个“甚”字总领,
有感慨万千之意;而“三千丈”两句的概括,则充溢着客愁茫茫、万念俱灰的怅恨。“
三千丈清愁鬓发”,是从
李白《秋浦歌》的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的诗句脱化,这与“
五十年春梦繁华”对应,显示了作者进入垂暮之年而
不堪回首平生的颓然心境。白发皤然,犹漂泊于客乡,诗人的“情绪”、“客怀”、“心事”,就是不言而喻的了。
结末以一个“蓦”字打断
客思,重将目光投向窗外,照应“清明”,而深意又不止此。原来
清明节前为寒食禁烟,家家冷食,不点火做饭,直到清明的这天才重开新火,而民间又有以新火互赠亲邻的习俗。这一笔以“人家”的“分烟”,衬示自己作客的
孤独,不言愁而愁意倍见,可谓神来之笔。
鉴赏二 这支《
折桂令·客窗清明》小令表现的是一位客居在外的
游子的孤独感和失意的情怀;亦可看成是作者漂泊生活与心境的写照。从“五十年春梦繁华”一句推测,此曲约写于作者五十岁左右。
开头三句写即目所见的景物。清明时节,时届
暮春,经过风吹雨打,窗前的梨花已日渐凋零了。这是透过窗棂所看到的外景,
写景的观察点是在窗前,故二、三句描写窄索细密的窗帘和小巧玲珑的窗纱,以扣紧题目中的“客窗”两字。接着用“甚情绪灯前”的一个“甚”字,领起以下三句,由景及情,渐渐道出了客子的愁苦情怀。一个客居在外的人,面对孤灯一盏,当然没有好心情。客中的情怀、重重心事和
天涯漂泊的苦况,萦绕在枕边耳际。这万千的心事,作者仅用了以下两句来进行概括:“三千丈清愁鬓发,五十年春梦繁华。”上句化用李白《秋浦歌·白发三千丈》诗句“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”,说明自己白发因愁而生,表现了
愁思的深长。下句说五十年来的生活,像梦一样过去了。这两句写出了作者无限的愁思和感怆。
“蓦见人家”以下三句,陡然一转,将视线移向窗外人家,这家门前的
杨柳如含烟雾一般,长得与屋檐相齐,充满着春来柳发的
一片生机,给这家人家带来盎然的春意和生活的情趣。此情此景,更反衬出游子天涯飘泊的孤独之感。
李清照《
永遇乐·落日熔金》词中有“如今憔悴,风鬟雾鬓,怕见夜间出去。不如向帘儿底下,听人笑语”,即是用人家的笑语欢言来反衬自己的
寂寞伤神,此曲
抒情手法与此一脉相承。